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列表

传说秦始皇把所有修皇陵的都杀了,为何司马迁能描述出整体结构|天天速讯

来源:宠物小星球    时间:2023-05-27 08:57:27

司马迁是个史官,他的资料来源一般来自于两块,一是听到的,这就是现在经常所说的“口述历史”;二是看到的,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典籍“资料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秦始皇陵墓前后修建39年,可谓工程浩大,出动人力最多时有70万左右,少的时候也有30、40万,要把这样的人全部杀了,怎么可能?况且也没有记载,秦国将几十万人工人杀了的情况。

三十九年间,完成土建的大部分人撤的较早,搞技术的留下较多,越到陵墓建设后面,留下的人越少,这些人知道的也越多。

最后,留在秦始皇陵墓里的只是一小部分,但是,非常可惜,完善陵墓的工作做完后,工匠们遭殃了,因为秦二世卸磨杀驴,让这些最后留下的工匠陪葬了。那么搞技术善后的人被陪葬了,是不是消息就没有了?当然不是,因为之前有大量的工人(其中有很多是犯人)先后撤了,这些人是知道大概结构的,最后撤出去的几批,甚至对于情况很清楚,只是不曾亲自看见建造成功及完善。

在项羽和秦军展看巨鹿之战时,很多修陵墓的加入了进去,战争很残酷,项羽等人有点猛,最后秦军大部分被俘虏,这一过程中,逃跑的绝不在少数。虽然投降的秦军大部分被坑杀,但那一部分逃走的工人,以及早早回到民间的年长者,成为了秦始皇陵墓构造或多或少的知情者,

那些得以获生的工人们,会对秦始皇陵墓的情况说给他人听,特别是秦朝灭亡后,对于这样的言论更是无人约束,毕竟大秦亡了。于是,这些关于秦始皇陵墓的消息就传了下来。

经过了近百年左右的时间,司马迁开始考证这个事情。

司马迁写东西很认真,不断走访各处,寻找秦始皇陵墓的传说,同时,对于秦始皇陵墓进行了实地考察,虽然只能看到秦始皇陵墓的外观,但多少都有些参考。如此下来,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手资料。

还有书籍,有人说了,战乱不断,这书籍能保存到司马迁时期吗?能。

当年,刘邦和项羽在义帝的协调下,分两条路向咸阳进发,约定:谁先进入咸阳,谁就是“王”。刘邦的军队实力远远不如项羽,但刘邦在郦食其的帮助下,没有多费劲,就进了咸阳。

在萧何收集的资料中,就有《秦记》。后来,司马迁写《史记》时,这本《秦记》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。

于是,结合传说和《秦记》,《史记》当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话:

始皇初即位,穿治郦山,及并天下,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,穿三泉,下铜而致椁,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。令匠作机弩矢,有所穿近者辄射之。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,机相灌输,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。以人鱼膏为烛,度不灭者久之。

目前为止,秦始皇陵墓的地宫部分,还是没有开发,原因是国家不支持,技术上还是有不成熟。至于,司马迁的论述,基本可以确定是真的,因为现在的遥感探测技术,对司马迁的论述进行了相应的对证。

一个身残志坚的斗士,一个心怀理想的史官,在死后的两千年里,受到了“几乎所有的史官和历史研究者”的推崇,确实不容易,向其致敬!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华声服务网 版权所有京ICP备2021034106号-36

邮箱:55 16 53 8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