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如李白,平凡如高适,他们最终,都没有走上绝路。
哪怕他们走的路如此崎岖,如此艰难。
但最后,高适终于光耀门楣:764年,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,加银青光禄大夫,进封渤海县侯,食邑七百户。
【资料图】
李白涉嫌谋反却遇大赦,留下千古绝句《早发白帝城》:
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
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回到电影。
最初知道《长安三万里》上映是朋友圈有人很不忿说这部电影不好看,并表示可能那些人快餐电影看多了。
这么有争议的一部电影,而且还是国产动画电影,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
好巧,在B站的时候点开了一个up的视频,正在安利这部《长安三万里》。当即下单预约了当天下午的场次,紧赶慢赶在电影开场前准时入场。
电影选择了名气没那么大的高适作为主角,而闪耀的明星——李白,这一次则是以配角的身份出场。
其实3个小时的电影看下来,高适当然是无可争议的主角,因为整部电影就是从他的视角出发的。但李白也称不上什么配角,可能是他太耀眼、太夺目了。我更觉得这是一部双男主电影。
电影中,高适和李白,一个是落魄贵族之后,木讷口拙,空有一身武力;一个是蜀中商人之子,清丽俊逸,奈何不得科举。两人既是对照组,也有相同之处,所以他们成为了朋友。
至于不说是知己,不说历史上高适和李白的关系,就是电影中,高适也反问:我是他的知己吗?
两人相识于一场意外,但鲜衣怒马少年郎,两人游山玩水,相扑耍剑,好不快活。初到长安,李白自负天才,去太守李邕门前自荐,但一节商人之子,纵使才华再高,却连其门也不得入。
李白受到这等鄙视,哪能罢休。抽出剑来,当街发疯,吓得是人群退散,不敢上前。高适上前劝阻,李白反而仰天大笑,转眼间恢复如常。
看电影的时候这段李白“发疯”还真有点吓到我,追光团队用一种戏剧性的手法来表现李白狂放不羁的一面,和理性的高适形成强烈的反差。
电影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设定,电影院里的几次笑声都出现在这些地方。那就是每一次李白和高适的约定,高适都准时赴约,李白却已经遗忘。这是一种非常戏剧性的夸张,不仅增加了搞笑程度,更让高适和李白的反差立显。
其实这种反差贯穿整部电影。世间人高适,人间盘桓,纵有理想抱负,亦老老实实的遵循世间法则;谪仙人李白,要回天上,诗酒趁年华,出世入世只在一念之间。
电影并不是历史纪录片也不是人物传记,按导演谢君伟的说法:“让唐朝诗人的选择,给当代年轻人提供参考。”
所以整部电影看似没有主题,但其实呼应之处颇多,像贯穿全剧的黄鹤楼、相扑、长安。长安,更成为理想的象征。长安三万里,是追梦的一生。
高适勤奋好学,蛰伏多年,仍孜孜不倦,终于大器晚成。『旧唐书』曰:“有唐以来,诗人之达者,唯适而已。” 他潦倒过、痛苦过、挣扎过、焦虑过,终于抓住机会,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。
李白惊才绝艳,也曾有过高光时刻,力士脱靴,贵妃捧砚,但却“人到暮年,急中出错”,卷入永王逆谋案。好在天无绝人之路,流放途中遇赦,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。他蹉跎过、风光过、迷茫过、落魄过,但他是失败的吗?
相信没有人说李白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。历史悠悠,千古风流人物,群星闪耀,最亮的也只有那几颗。而李白,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。李白!李白!李白!只要他的诗还在,他将永垂不朽!
高适和李白,性格不同、家世不同、天赋不同、境遇不同、选择亦不同。有人说,李白是谪仙人,合该活在天上,高适才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,注定要在人间奔波。但真的如此吗?
李白“诗仙”的一面毋庸置疑,但要说李白不懂人情世故,我也绝不赞同。他也会拍马屁,也会写烂诗,也会因入赘失落,也会因杀头求饶。李白,也是一个人。他不是不通人情世故,只是他的天性让他“安能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。
而且李白最让人佩服的是,无论遭遇多少挫折,他都没有放弃希望,丧失自信,哪怕是最后走错路的永王之乱,也是他积极寻求入世的结果。电影中出现了李白的众多诗篇,高潮部分的《将进酒》让人看的心潮澎湃、热泪盈眶。
正因为李白也是人,他才能以他的天才来表达人的情感,他的诗才会如此打动人心。如果李白是飘在天上的仙人,他又怎么知道人间的悲欢离合、酸甜苦辣呢?
高适说李白:“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个潇洒不羁的人,可他也是我见过的最天真幼稚的一个人。”高适了解李白,理解李白,所以包容李白。电影结尾,高适功成身退,不想多言。但却因为李白的消息激动而返。
历史上高适没有救李白,电影中高适借郭子仪之手,既保护了自己,又救下了李白。这是追光团队对两人情谊的美好想象,也是争议很大的地方。不过电影为了故事性,在历史大事上进行一些细节的合理虚构,完全是可以接受的。
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九万里。”
电影以大鹏鸟开场:
以高适回忆中的相识结尾:
愿你我,归来仍是少年。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华声服务网 版权所有京ICP备2021034106号-36
邮箱:55 16 53 8 @qq.com